導語:商業模式關注的是企業賺錢的方式,管理模式關注的是企業如何更有序的去賺錢,而資本模式則關注于企業賺沒賺到錢,以及如何將實業的價值創造演繹為金融的價值創造。
11月18-20日,我們邀請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劉圻教授為總裁55班講授《商業模式重塑與公司價值創造》課程,劉教授深刻的商業洞察、縝密的知識模型、精彩的案例分析令同學們感悟頗深,收獲多多。
(本次課程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舉辦,確保課程活動安全順利進行.)
課程回顧
過去十年,眾多互聯網企業的異軍突起讓"商業模式"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詞匯。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小米,年輕、飛速增長、天花板高成為他們共同的標簽,這些企業的成功被認為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成功,它們的發展速度被認為是商業模式帶來的成長潛力。
01
"治理結構決定走多遠,激勵機制決定走多快,管理模式決定走多穩",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和結構的主人"。
課上,劉教授以德魯克的名言"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客戶"為起點,系統梳理了一家企業從經營的起點(客戶)到終點(利潤)的全過程的思維邏輯與組合要素。包括對企業內外環境形勢的分析方法、對企業自身商業模式的設計思路、對利潤組成的解構以及對應要素的創新理論。
指出企業的創新進化一般有兩個方向: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路徑是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模式創新的路徑是從供應鏈到價值鏈再到價值網。并以亞朵酒店等案例,深入淺出地解析了兩條創新路徑以及交織形成的企業進化3×3矩陣。
02
商業模式本質上是"通過滿足需求來實現價值的變現",如果價值設計出現了問題,那么變現就變成了無源之水。
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如何理解"價值"就成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價值"不是由提供者決定的,而是由受眾決定的。不同群體對價值的理解可能會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找準你的價值提供對象(who)和他們真正的價值需求(what)非常必要。
從亞朵酒店成功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從資源和能力出發去找定位建系統,以關鍵資源支撐戰略定位,以核心能力駕馭業務系統,從而構建出商業模式。
劉圻教授通過以上案例具體分析,將這些元素進行梳理整合,形成了"一幅圖一張表一句話"的系統設計的清晰論點,將復雜的商業邏輯直觀呈現給大家,并分享了一個概念"護城河":即無形資產、網絡效應、轉換成本、盈利模式等。
用戶的選擇浩如煙海,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展現自身的獨特性,就會像無力的音符一樣淹沒在大片的背景噪聲之中。
劉圻教授特別提到,"差異化"是建立競爭優勢的基礎,只有提供差異化的價值,企業才能夠更有效地吸引目標客戶群體。
03
輸出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從產品思維轉換到價值思維。
人們的慣性思維是將產品視為價值的最核心載體。但是觀察亞朵酒店的管理邏輯——"彼此賦能",可以看到商業模式創新者已經在打破產品思維帶來的認知限制。
好的商業模式應當"對內可復制,對外有壁壘"。商業模式的強大來源于它被高效率復制的潛力。復制成功商業模式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試錯成本,也為業務規模的擴張帶來新的可能,幫助企業在短時間內捕捉一些市場需求的增量。
課程最后,劉圻教授用一張知識地圖對商業模式重塑與公司價值創造的底層邏輯進行了全景展示。從戰略定位、業務系統到精益實施,通過商業模式九要素將資源、能力轉化為收入并獲得利潤,最后用資本模式助推公司價值,實現永續經營發展。
小 結
互聯網打敗傳統商業模式,贏在資本的耐心。商業要有跨越性,才能連續成功。在新的跑道低端切入,小規模試錯,才能大規模投放。如蘋果就在不斷自我迭代,不斷地進行顛覆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是從0到1,管理模式精進是從1到N,資本模式的助推則是將預期的N貼現為今天的市值,從N到n(now),公司價值源于三大模式的協同。
在互聯網+的時代,科技力量正在充分釋放商業模式的發展潛力。對商業模式創新者而言,如今的商業世界無疑成為了一個極具想象力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