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局下,新環境、新挑戰,需要新思維、新方向。" 企業家對于企業來說,不光是船長,也是眺望遠方的人,當挑戰或機遇到來時,企業家需有前瞻的戰略思維,預見風險并能夠抓住機遇,而學習是抵御風險、變革創新最有效的方式。
8月5-7日,新商界高級管理總裁56班同學迎來開學第一課《戰略管理與創新思維》。著名企業戰略管理專家潘誠老師,結合其多年企業研究實踐心得,從重審思維:歷程反思與文化引力;重定方向:市場創新與戰略張力;重構系統:生態進化與組織活力;重燃激情:持續學習與團隊耐力四個角度出發,為同學們講授新變局下民營企業戰略轉型與變革創新。
潘 誠
新商界高級管理主講專家
戰略管理與企業文化專家
中企聯管理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
一、課程回顧
戰略先導、系統規劃、分步實施,己成為中國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課上,潘老師結合中外古今經典案例分析,對照領先企業成長軌跡,理性反思中國企業發展歷程,探討在復雜國際國內形勢下企業的新挑戰,探尋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新戰略新路徑,幫助同學們重審思維、重啟市場、重構組織、重燃激情。
01
重審思維:歷程反思與文化引力
回到本源是支撐未來關鍵因素,懂得"前思、反思、當下思"是一種很重要的思維方式。
前思:經驗——我們為什么能成功?
反思:問題——過去的成功因素能否保證繼續成功?
當下思:對策——要想獲得更大成功還需要補充什么?
疫情之后,企業需要做出的改變就是徹底放棄"機會主義"。而解決復雜的問題,需要最簡單的道理,沒有底層邏輯,聽什么都是對的,沒有頂層設計,做什么都是錯的。此外,做企業猶如栽樹,只能從下往上生長。
比如:
樹根——創造獨特的客戶價值,就是底層邏輯,永遠不要忘記客戶,也永遠不要被客戶忘記。
樹干——就是員工和團隊,人才和隊伍建設。
樹葉——不斷提升的運營管理能力、變革和創新能力。
果實——創造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下,企業要解決的是三件事,即戰略轉型、組織變革和業務創新 。頂層設計,是確定發展戰略和組織框架,使企業戰略從低價值向高價值轉變,組織運營由低效向高效提升,業務創新從低差異向高差異發展,打造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
任何企業立足之本是企業帶給顧客的價值 。好的企業有三個要求:強勢品牌(企業綜合價值的體現) 、強勢的運營(讓企業長治久安)、強勢的業務(產品+服務),三點反映在戰略上即公司戰略、職能戰略、單元戰略。公司戰略為頂層戰略,職能戰略為中層驅動,單元戰略是基層首創。三種承擔的責任不一樣,頂層設計,要求要有決策中心,進取型董事會;中層驅動要求要有管理中心,價值型總部;業務單元,要求有利潤中心,創新型實體。三者形象的對應如大腦、神經系統和手腳。
關于邊界,重申思維,哪些要改變?
A.規模邊界:質量比規模重要,企業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規模關乎臉面,質量關乎生死,不是規模越大越好。
B.產業邊界:方向比速度重要,企業需聚焦,走專業主義路線。不要盲目多元化,不要用戰略上的勤奮掩蓋戰術上的懶惰;不要在非戰略的機會點上消耗戰略資源。
C.利益邊界:和諧共生共贏比獨占重要 ,企業需懂得取舍,和諧共生。市場經濟有五大原則: 創新、誠信、合作、共贏、公平。要均衡收益才能持續收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D.法律邊界:操守比能力重要 ,企業需有操守,遵紀守法、講道義、守信用、有責任心。
通過學習,同學們深刻的意識到了"文化引力"的重要性。資源終將枯竭,而文化終將生生不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文化,而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是決定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好的企業文化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02
重定方向:市場創新與戰略張力
A.老板如何理解戰略?
戰略是在風險環境下,企業為持續發展,做出的投資方向、資源配置、組織文化方面的一系列重大的、全局的、長遠的、綱領性的決策和行動的總和。
戰略不是去決定"明天做什么"?而是去決定"今天必須為不確定的明天做什么"?戰略不是去消除風險,而是提高承擔更大風險的能力。計劃必須量化,而戰略不一定,戰略更是思想、分析和判斷。
B.標桿學習:我們需要做什么?
·競爭性學習——行業對標(競爭標桿)
·模仿性創新——他業借鑒(跨界標桿)
·追蹤性目標——世界標準(卓越標桿)
·速度性優勢——自我改善(內部標桿)
·戰略性戰術——客戶需求(終極目標)
C.追求卓越:最好的企業長啥樣?
·主營業務規模和盈利處于全球前列
·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品牌形象
·對行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有顯著貢獻
·擁有獨特和可持續的戰略和治理機制
·有優秀員工隊伍和技術管理人才
D.知己知彼:哪些定位要搞清楚?
產業角色及其定位:
加工商——產能、成本
制造商——品牌、研發
銷售商——便利、價格
運營商——準入、規模
服務商——信任、標準
開發商——人才、專利
集成商——實力、生態
高質量發展新要求打法進化,首先一定要清楚企業之間的競爭有幾個層次 ,常見的有幾個層次,我在哪個層次上,將來要在哪個層次。選擇戰略突圍還要考慮產業角色、競爭地位、發展空間和商業模式的問題。
逆境求生,轉型突圍七大對策,如果是防御,可以選擇"原地冬眠",即忍;也可以選擇"快速獲利",即搶;如果要進攻,可以選擇"局部整容",即舍;可以"變性進化",即優;也可以"逆市上揚",即創;若要撤退,就要"遷徙轉場",即走;或者"伺機重生,破繭成蝶",即化。七大對策,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
03
重構系統:生態進化與組織活力
A.組織內傷:系統運行常見問題
①唯上不唯市場——重心偏離
②問題多對策少——效率低下
③妥協主義盛行——原則喪失
④任務應付導向——表面文章
⑤新的任人為親——逆向淘汰
⑥職權變成勢力——山頭林立
⑦領導權力空心——信息障礙
⑧創業激情喪失——激勵失效
⑨龐大利益黑洞——假公濟私
⑩只做事不帶人——目光短淺
?習慣養尊處優——鋪張浪費
?創新等于冒險——缺乏擔當
B.組織設計:哪些要素完善管理?
①管理者立場(六大抓手)
權利(治理管控)
思想(文化管控)
用錢(財務管控)
用人(人事管控)
情報(信息管控)
考核(績效管控)
②員工角度(兩主兩輔)
知道做什么(崗位職責)
知道怎么做(業務流程)
做好的標準(績效考核)
做好的結果(薪酬激勵)
基本要求是:明確必做的,鼓勵該做的,放開能做的,管死不做的。
C. 業務創新分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
產品創新在于三重質量差異競爭,引用喬布斯經典語錄:領導者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于創新;最好的發明創造是科學與藝術的嫁接;傾聽心底的聲音,它會給你指明方向。真正的創新是“循道而趨,日新茍新” 。
服務創新就是客戶滿意從何而來 。若要提高客戶滿意度,就要做好服務創新的核心要點:即超出客戶期望的服務才能讓客戶滿意;優質服務的前提是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客戶的滿意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客戶感知到了什么;要讓服務標準化、流程化、常態化,而不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最好的服務是用心和真情。
D.組織變革落地實施三種策略:
首先是漸進式變革,摸著石頭過河;其次是革命式變革,休克療法;第三是計劃式變革,頂層設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企業都要做的事情是標準化,靠制度;精益化,靠科學;自發化,靠文化 。不要期待有完美的人,但將人放對了位置,就會有完美的組織。
04
重燃激情:持續學習與團隊耐力
境由心造 ,"能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物種,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物種"。如果是被動變革、危機轉型,相當于亡羊補牢;如果是預測變革、成長轉型,猶如未雨綢繆;如果是創新變革、引領轉型,則是敢為人先。
A.身正為范:領導權力三種來源
·制度權(有位):組織授權——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專長權(有才):經驗儲備——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影響權(有德):品格修為——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
B.攘外安內:不良心態典型表現
急躁:期望—蹴而就;狂躁:一言堂;煩躁:疏于基礎管理;焦躁:遇困沉不住氣;浮躁:懈怠缺失動力;暴躁:犯錯不能自省。
C.行必有方:工作作風幾點關健
敢于決策,效率優先,勤于溝通。卓越的成績來自嚴謹的工作作風。
D.企業成長六點關鍵分別是:
價值定位是前提,產業升級是方向,管理改進是基礎,人力資本是保障,產權結構是瓶頸,文化提升是歸宿。
潘誠老師學識淵博、內容落地,激情洋溢、幽默風趣,深厚的理論功底、生動的案例講解,寓觀念于談笑間,蘊哲理于詼諧中,深得同學們的喜愛。三天課程,同學們一致表示收獲很大、感悟頗深,對企業如何實現戰略的成功轉型、組織管理的變革和業務模式的創新有了全面而系統的認知,這將有力地促進企業健康成長和發展!
二、歡迎晚宴
▲
8月5日晚,新同學歡迎晚宴上,同學們合影留念,相互問好,彼此間增加了熟悉感,也拉近了距離。席間大家愉悅暢談,互動友愛,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三、組委選舉
▲
6號下課后,在班主任謝洪濤老師的主持下56班進行了組長和組秘的選舉。經過各小組同學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后,6個小組分別選出了組長、組秘。當選同學分別上臺發表了就職演說。
結 語
當代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人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潘誠老師在課程最后有一段話,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世風對不對不重要
你對不對很重要
人人急急慌慌
并不妨礙你安安靜靜
所有人的亢奮
都不應該成為我們浮躁的理由
"持續的學習,持續的創新,就會有持續的希望。"學習對于企業家而言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過程。祝愿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